SBL不夠健全的雙洋將制 將可能壓縮本土球員發展?

SBL雙洋將制將在下一季正式上路,針對洋將的條件也做出了一些限制,包括了月薪合計三萬元、身高合計405cm、上場時間為四節共六人次,且第四節只能由單一洋將上場。



雙洋將制立意確實是好的,能夠幫助本土球員面對更多型態的對手,東亞各國較為「成熟」的聯賽,包含中、日、韓也都是以雙洋將的型態來作戰,不過看了看這一次SBL所做的限制,其實有很多的討論空間,對於本土球員更可說是帶來相當大的警訊。



身高限制加總405cm形同虛設

405cm限制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我們先拿NBA球員來當作例子。



1.鵜鶘的Anthony Davis身高是211cm,同隊的Jrue Holiday是193cm,加起來一共404cm,勉強逼近這個限制,要知道193這個身高在SBL都可以打到3號位,甚至一些較矮的本土大前鋒也差不多就這高度。

請繼續往下閱讀




2.賽爾提克雙探花Jayson Tatum為203cm、Jaylen Brown則是201cm,加起來也是404cm,這兩人幾乎比九成五以上的本土球員都高,還附帶了強大的彈跳爆發力、優異的單打技巧,但他們都是鋒線。而上面這些身高數據,都還是穿鞋量的高度…。



3.我們再拿上一季待在SBL的洋將來衡量,金酒的Ramos所報的身高是221cm,布拉則是226cm(這是極端值了…),也就是說,若要找一個相對應的小洋將,身高會在180附近,這身高的選材理當會集中在控球後衛的位置上,在整個世界籃球環境當中,控衛絕對是不缺乏的。另一體態大型的洋將Siler,身高與AD同為211cm,甚至還可以找到身高不高於194cm的鋒衛型洋將來搭配。





(圖/籃協)

舉了這三個例子是要說明什麼?

看了這三個例子後其實也不難發現,這個限制實在是沒有多大的意義,只「稍微」避免了四、五號位皆使用洋將的情況(如果內線兩隻都用205up的洋將,本土內線還要打嗎…)。



在這非常寬裕的條件之下,基本上絕對還是有大型洋將的使用空間,並不會因這405cm的條件就完全消失,同時又有使用210cm「正常規格」的內線洋將+195cm持球鋒線的可能。按照SBL對於洋將的使用程度,一名內線洋將本就已經有球隊大部分的球權,如今若再加上一名控球後衛或是持球搖擺人,其實也就是將過往大洋將較多的持球任務轉移至小洋將身上,大洋將就更可以在籃下靠著強大的身材優勢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