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超級名控生死鬥?控球後衛終於迎來他們的「黃金時期」

2017 是控球後衛指標性的一年,在今年球季的年度前三隊,就有 5 名控球後衛入選其中(第一隊:Russell Westbrook、James Harden;第二隊:Stephen Curry、Isaiah Thomas;第三隊:John Wall),除此之外更有 8 位控球後衛入選全明星賽(上述五位加上 Kemba Walker、Kyle Lowry 以及 Kyrie Irving)。覺得還有漏掉了誰嗎?沒錯,談到控球後衛,我們甚至還沒說到「控球之神」Chris Paul 這位看似身手稍減但仍然穩定供輸的名人堂級控衛教科書呢!


延伸閱讀:逐漸被淡忘的神奇船長:Chris Paul 仍然屹立不搖


(18.1 分、9.2 助攻、5籃板、2 抄截⋯CP3 這季打這樣還沒有前三隊,真的假的?)


有鑒於現今快節奏、高效率的籃球比賽風格,有時候還真難以想像籃球賽的打法以其他方式呈現,現今不少球隊的進攻發動甚至多半是由控球後衛的攻擊籃框開始,不管是和長人的 Pick & Roll 搭配、或是拉開空間以利切傳,控球後衛的存在主宰了一支球隊的半場進攻。

然而,現今的一號位「黃金時期」仍然持續得還不夠久。不需要回溯太久,便可以發現不久之前,聯盟還是人長統治的世界,「一吋高一吋強」的金科玉律仍然是運行著;然而在短短幾年之間,控球後衛的逆襲猛烈迎來,更以場上最矮的身分(之一)挑戰成為籃球場上最有影響力的角色,顛覆了籃球運動的傳統(當然就數據而言,中鋒的表現仍然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除了憑著簡單的直覺和表象,我們也一併用數據來驗證這個說法:控球後衛是否開始主宰著世界最高的籃球殿堂,並且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呢?

現象 1 :勝利貢獻指數節節上升

如何明確指出控衛的「黃金時代」來臨呢?一個可能的評測標準是以控衛所製造的勝利貢獻指數(Win Share, WS%) 是否成為聯盟新高的球季。以知名數據網站 Basketball Reference 的 48 分鐘的勝利貢獻指數作為整體表現的判準標的,以當年聯盟前 10 球員的 WS/48,進而分類為長人、側翼以及控衛,並且試圖找出控球後衛重要性的歷史走向。

從圖表來看這三個位置,以 1985 年以來的 30 年間變化:

(橘色:側翼/綠色:長人/藍色:控衛;
為了讓曲線看起來更為平滑,以三年間的平均數字作繪製)


註解:從名稱上看來,「側翼」(wings)和「長人」(bigs)包含五號位的兩個位置,然而控球後衛僅僅佔了一個位置,因此「理論上」控球後衛的貢獻程度看起來應會小於其他兩項位置(也因為如此,近期以來的竄升也就更為值得一提。)

以下觀察——

側翼部分:優異的側翼球員數量在 30 年間大還算致穩定,但一直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而且在近幾年,曲線更是有下滑的趨勢(圖中的高峰則是當 Michael Jordan 進入聯盟期間)。

長人部分: 長久以來,籃球都是高個子把持的一項運動;但自千禧年以來,長人對於比賽的主宰力卻穩定下滑
(但我的老天鵝啊,1999 年時,長人可是一口氣佔了 WS/48 前十之中的九個位置!包含「海軍上將」David Robinson、「歐肥」Shaquille O’Neal、「郵差」Karl Malone、「晨星」Alonzo Mourning、「惡漢」Charles Barkley、「石佛」Tim Duncan、Arvydas Sabonis、「木桶伯」Dikembe Mutombo 以及 「野獸」Shawn Kemp); 只有 John Stockton 為控衛佔有唯一的一席之地)。

控衛部分:在圖中的最右邊可以看到,控衛正處於最巔峰的位置,這也是自 90 年代初期,Magic Johnson、John Stockton 以及 Kevin Johnson (還有 Terry Porter 的前期)等人所貢獻以來,控球後衛們所再度攀登上的高峰;而 2017 年,更有五位聯盟 WS/48 前十的球星由控球後衛所包辦!(猜的到是誰嗎?Paul、Harden、Thomas、Curry、Westbr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