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aron Gordon本季遽減的灌籃次數,延伸探究魔術隊的陣容缺陷

2016年的灌籃大賽,灰狼隊的Zach LaVine與魔術隊的Aaron Gordon展開頂上對決,最終連續四灌滿分的LaVine驚險擊敗Gordon,舉起灌籃王的獎座。Gordon雖然最後飲恨落敗,但他充滿野性及力量美學的灌籃動作,已經徹底風靡全世界的球迷,個人知名度也隨之大大擴展。






實戰中Gordon也常在籃框上方肆虐,在2014-2015、2015-2016兩個賽季,他的兩分進球中分別有16%及17%屬於灌籃。但到了本季,Gordon灌籃所佔的比率卻遽降到13%,至今只累計44次位列聯盟第26名,對於像他一樣年輕且未受大傷,球風沒有明顯改變的球員來說,這是十分罕見的。



為何Gordon無法像以前一樣隨心所欲地施展暴灌了呢?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本季魔術隊引援Serge Ibaka及Bismack Biyombo 兩位禁區長人,原本主打大前鋒的Gordon有更多時間從小前鋒的位置出發,在側翼徘迴的時間增加,爭搶進攻籃板之後補灌的機會隨之減少。



但事實上,魔術隊本季的陣容,在進攻端存在著致命缺陷,這個弊端間接造成的負面影響,才是Gordon越來越難找到機會攻擊籃筐的主因。



魔術隊在休賽季期間,聘請來溜馬隊的前任主帥Frank Vogel擔任總教練,在他的建議下,球隊雖然已經擁有Gordon和Nikola Vucevic等年輕有天賦的長人,卻還是不惜將養了好幾年的後衛好手Victor Oladipo送到雷霆,換來前任火鍋王的雷霆門神Serge Ibaka,接著又用4年7200萬美元的大合約,簽下Ibaka 的同鄉,上個季後賽打出身價的暴龍中鋒Bismack Biyombo。







Vogel在接受ESPN的Zach Lowe採訪時表示,他收集這麼多禁區大個子,是想要重現當年溜馬以Roy Hibbert為首的高大陣型,藉由鞏固籃框防守,在小球盛行的聯盟中一枝獨秀。而當年這個戰法也確實取得成功,溜馬在2012-2014兩個賽季連續闖進東區冠軍賽,2013-2014年例行賽更拿下56勝26負的戰績,勇奪東區第一的寶座。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Vogel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當時的溜馬除了有Roy Hibbert、David West、Luis Scola等長人坐鎮禁區,在後場也不乏George Hill、Paul George、Danny Granger、Lance Stephenson多位能從外圍發動進攻的好手。







但翻開魔術本季的陣容,在失去Oladipo之後,僅剩下Evan Fournier及Jodie Meeks能從外線持球發動攻勢,其餘後場球員如年輕的Elfrid Payton及身高較矮的D.J. Augustin,自主進攻能力都不強,三分線上的效率尤其低落,除了Meeks的命中率超過四成外,包括身為射手本季手感卻時靈時不靈的Fournier在內,主力輪替後場的外線命中率都僅有35%以下。



這也使得對手在面對魔術隊的時候,能夠放心將防守往禁區內縮,雖然魔術因此在離籃框16呎外的中遠距離,每場比賽能獲得全聯盟第六的16個投籃大空檔,有效投籃命中率(EFG%)仍排在聯盟倒數第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圍球員缺乏拉開防守空間的威脅性,Gordon自然難以找到空隙切入進攻籃框,半場進攻中的灌籃機會大幅度減少,只能在對手失誤反打一波快攻時趁機秀一手,本季Gordon比賽中的灌籃,有42%來自轉換快攻的場合,而前兩季分別只有24%跟29%,正是因為如此。




(Gordon空手切入想第一時間接球灌籃,但被溜馬內縮的禁區防守擋下。)



Gordon比賽時找不到空檔灌籃,這本身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何況他已經報名今年的灌籃大賽,到了明星週多的是他大秀特秀的機會。但在這件事背後,球隊陣容貧弱的外圍進攻能力,則是魔術隊亟需解決又異常棘手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