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亞青U18》失落的敗北,失靈的神盾

於泰國舉行的U18亞青男籃賽,中華隊在與巴林的搶八之戰中以65-76落敗,以二勝二敗結束此次亞青之旅。這一夜,對我們的籃壇來說無疑又是一次重大打擊,除了輸給巴林的爆冷之戰,首戰更僅以3分之差險勝印度(83-80)。



(照片來源:FIBA U18 官網)



大家都知道U18亞青隊集訓備戰的時間確實過於倉促,領兵的松山魔鬼教頭黃萬隆臨行前也表示,壓迫性防守帶動轉換快攻以及三分線投射會是中華隊此次亞青賽場上的重要武器。然而,從四場比賽的內容及結果來看,原先所認為的重要武器確實都值得檢討。



(照片來源:FIBA U18 官網)



究竟這四場比賽,中華隊面臨了哪些問題?





失效的綠色神盾

首當其衝的,是防守。在HBL賽場上宛如銅牆鐵壁的綠色神盾,在這一次U18的賽場上可說是威力大減。儘管人盯人的換防、輪轉、還原做得不錯,但無論是全場2-2-1或是1-2-2壓迫,銜接到半場的2-3、3-2區域聯防,都無法達到理想效果,連帶減少轉換攻擊的機會。關鍵還是在於身高和體型的劣勢,第一線後衛對於較高的敵方後衛來說無法帶來侵略性的壓迫,對手往往一個傳中或是遠邊大角就能破解全場壓迫;而半場陣地戰的區域防守問題則出自於對手在禁區所造成的壓力導致協防過多,接著便是外圍失守。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此外,從這四場比賽看來,國際賽的吹判尺度有更加緊縮的趨勢。第一,是針對身體碰撞的容許度下降。例如:後衛推進時的護球手若是推出過多便形成進攻犯規;幾次封蓋時的軀幹接觸看似輕微卻也以犯規收場。第二,是針對防守動作以及時機的精確性要求更加提升。例如:防守者站位時腳步只要非常些微的移動,無論上半身保持多垂直,都形成阻擋犯規;協防者補位時,只要是到位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點,也是犯規收場。第三,是針對吹罰違反運動道德犯規的標準更加嚴格。或許某次我們認知中的一般犯規,在這次賽場上都成了一次U。



上述畫面在這四場比賽中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哨音。很顯然,比起對手,習慣更加激烈、碰撞空間更大的HBL戰場的中華小將完全無法適應,經常在收到犯規之後露出無奈、不可置信的表情,甚至是無助望向教練,尤其是綠色神盾的林正和章富溢更是屢屢吃鱉。或許在國內,黃萬隆教練還能透過激烈的言語和肢體動作向裁判抗議,但在國際賽場上,如此的抗議行為下場必定是被插T。若是小將們無法快速調適,不僅是在對抗中吃虧,心理層面必定也會受到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犯規次數

中華

29:23

印度

中華

27:13

敘利亞

中華

33:18

韓國

中華

25:16

巴林



罰球次數

中華

31:37

印度

中華

21:36

敘利亞

中華

22:47

韓國

中華

11:24

巴林

(資料來源:FIBA U18 官網)



無論是犯規次數或是罰球次數,中華隊在這兩項數據完全處於下風。總體來說,這次賽會中華隊在防守端的表現不符合原先的預期,尤其無法適應國際賽吹判尺度,並未展現出「神盾」級別的防守壓力。



失效的進攻模式



FG

2PTS

3PTS

FT

對印度

28/93

(30.1%)

17/50

(34%)

11/43

(25.6%)

16/31

(51.6%)

對敘利亞

35/79

(44.3%)

27/49

(55.1%)

8/30

(26.7%)

14/21

(66.7%)

對韓國

35/88

(39.8%)

30/62

(48.4%)

5/26

(19.2%)

11/22

(50%)

對巴林

25/78

(32.1%)

15/34

(44.1%)

10/44

(22.7%)

5/11

(45.5%)

總和

123/338

(36.4%)

89/195

(45.6%)

34/143

(23.8%)

46/85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