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 Adams – 來自中土世界的哈比人世代中鋒

以這篇短文紀念沒有想過要來的紐西蘭,以及我現在正在吃著奇異果、培根與歐姆蛋早餐的城市-Rotorua,奧克拉荷馬城雷霆隊中鋒Steven Adams的故鄉。

當昨天雷霆隊在華盛頓挑戰巫師隊時,我們正在參觀紐西蘭的著名觀光景點:哈比屯(Hobbiton),這個將J.R.R. Tolkien作品《魔戒》、《哈比人》中哈比人原鄉化為實景的拍攝地點。這場球賽最終以雷霆隊23分差獲勝收場,Adams單場15分3籃板,本季首度登場的Dwight Howard單場20分3籃板。

因為聯盟球風的改變、本季規則微調的推波助瀾,現在的球賽打到100分+、甚至雷霆隊昨天的134分都不是太罕見。在重視快節奏的攻守轉換、強調移動能力與多位置適應能力的當代NBA,對Howard與Adams這樣的本格中鋒來說,這還是他們被認為至關重要的年代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我想Howard就是屬於2000年代-《魔戒》上映世代的中鋒,處在「中鋒」正從1990年代定義分明的位置,走向2000年代漸漸與「前鋒」混合為「前場」的階段,不論從全明星賽的票選選法、或是球場上的實際現象,都是如此。

在Howard的巔峰時期-他以「超人」之姿參加全明星周末灌籃大賽、帶領奧蘭多魔術隊重返NBA Finals-他象徵著聯盟的最佳中鋒,已經轉化成他-以運動能力取代絕對的身材與噸位-的樣子。

但他所代表的這個象徵,其實也沒有代表太多人,因為那是個「中鋒」位置正經歷定位轉換,所有大個子球員都在適應新時代的過渡期。

而Adams就是屬於2010年代-《哈比人》上映世代的中鋒。是同一個故事,但是不同的特效與演繹方式。作為雷霆迷,我認為Adams仍然保有上一個世代中鋒的特質,強悍,硬朗,不往外圍打,不投三分球,包辦球場上卡位、搶位、擋拆等不見得能夠轉換成數據的髒活。

他被評價為當前聯盟球風最硬朗的年輕中鋒,進入職業第六年的數據大致上呈現持續進步的弧線,上季在籃板保護、特別是進攻籃板爭搶表現出色(進攻籃板>防守籃板、場均進攻籃板排名聯盟第二)。他不強求阻攻數據,但在油漆區的存在感強烈,協防與移動能力都能夠跟得上當代的步調需求。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ams在進攻端也磨練出可靠的手段,低位單打,小鉤射,拋投,補籃,擋拆後的潛入禁區接應,與後衛隊友的配合與空接…他是全明星隊友Russell Westbrook在近年快速累積大三元場次中最重要的夥伴-不論以形成助攻、或爭取籃板而言。

他在球場上的所作所為,加上25歲的他有著幽默親民的個性,都讓他成為目前這支雷霆隊不可或缺的支柱、教練很好運用的長人、球員間難得的隊友。

但距離《哈比人》上映,好像也已經是上個世代的事情了。

Adams打的並不是當前最流行的全能長人球風,他不如Anthony Davis的運動能力,沒有Karl Anthony-Towns的投籃能力,更無法做出Nikola Jokic的巧妙策應。

他不是Howard那個世代,但也不真正屬於這個不再有真正中鋒的全能世代。

我們無法得知現在的Adams,是他本來就會長成的樣貌,或者是因為加盟雷霆隊而被雕琢的形狀。保有上個世代強悍球風,並且能夠跟上這個世代的球賽節奏,是他對於雷霆隊如此重要的優勢,只是鄉民間常開玩笑的說:一但Adams擺脫「龜殼負重訓練」,數據不就飛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