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犬的獠牙:勇士-騎士系列戰觀賽重點(後篇)

SPN的BPI(Basketball Power Index)模組預估騎士奪冠率只有7%,FiveThirtyEight puts則是10%。CBS運動網和運動畫刊(SI.com)分別有7位、9位專家,各只有1人預測騎士勝出。要不是勇士今年溫存季賽戰力,沒有出現73勝的成績,恐怕騎士的不被看好度還能比去年更明顯。然而,越接近這種時刻,大幹一票,歷史留名的機會也正在不遠處。



莫要畏縮,須積極進攻,進攻再進攻

多數評論提及,勇士季後賽防守效率值來到99.1,以聯盟重外線拼節奏的風格,此種防禦直為銅牆鐵壁。我認為騎士得正視一個事實:在進攻端強行擊破勇士防線,遠比想方設法壓制勇士4星火力,要來的實際很多。騎士的進攻效率值123.2、真實命中率(TS%)63.4%、EFG59.8%,全部位居1980年代採用這些進階數據以來的聯盟頂點。猛烈進攻在去年使冠軍賽勇士的第5戰關門失敗,今年完成對溜馬的季後賽大逆轉,挺過暴龍與賽爾提克的逆襲。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關注季賽的球迷想必知道,騎士平時對防守要求低,但一提到進攻飆分,眾人馬上精神飽滿,就算跟他們說「砍一次3分不進要罰USD$ 100元喔」,大家也會答「我付就是,快傳球來」。從騎士角度來看,雙士對決不存在什麼矛V.S.盾,騎士的盾怎麼打造都沒道理比勇士更大更厚,所以要把矛尖磨的更鋒銳,一口氣刺穿勇士的盾,最後變成雙方互捅,才有勝算。



以下說明騎士要猛擊勇士,需要辦到的幾項作業:

「規格外」的分數支援:下表是J.R. Smith的近2季季後賽外圍攻擊數據,可以發現命中率有微幅上揚。好搭檔Shumpert的EFG%也來到58.1%,是近3年以來最高。





外線占所有出手比率

外線場均出手數

3P%

2015-16季後賽

80.2%

7.1

43.3%

2016-17季後賽

79.0%

3.8

44.9%





但是……大哥……你出手太少了,每場只得6.6分的話,除非你還能同時把Klay或Curry鎖死到個位數,否則就像拿縫衣針戳大象。為什麼J.R.回歸後Liggins再也無法進入輪值圈,不就是J.R.有外線威脅性,必要時還能做點切入分球、硬拔3分之類的事嗎。K湯季後賽的攻擊陷入低迷,已經能用小樣本來解釋,然而他的防守本領沒有衰退。騎士會記得去年冠軍戰利用擋拆集中攻擊Curry的經驗,如果在得分後衛這點如果再力壓勇士,便可望牽制4星將近一半的戰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用籃板維持進攻生命線:季後賽勇士場均籃板還比騎士多一點點,但翻開兩隊幾季以來的交鋒,騎士已經證明籃板球的掌控力,可以破壞勇士的打球節奏。還記得先前勇士一度不惜派出2個防守者盯緊T. Thompson,防止他衝搶的畫面嗎?前2年曾在老鷹和騎士對戰的Korver回憶老鷹長人如何忌憚T. T.的籃板,而怯於分神防止騎士後衛的切入。「當我們好不容易擋下LeBron一波攻擊,結果進攻籃板被T. T.抓走,真是叫人沮喪到極點」。除了比賽節奏外,騎士需要掌握籃板帶來的更多出手機會,特別是勇士以防守積極度著稱,外線未必能很快暖機。







除非Lue打定主意要小陣容提速對攻到底,否則無論1大4小或正規陣容,騎士要確保T. T.和Love兩位籃板手至少有一人在場上。勇士自然有其應對之道,Zaza Pachulia、David West比力量和身體條件是沒啥便宜可討,但他們慣於老練的卡位技術和肢體對抗。直接調上Death Line,看看騎士陣容會不會跟著越打越小,則是另一種方法。

請繼續往下閱讀



Love更上一層樓發揮:Love對於騎士被當作underdog之事,頗不以為然。嗯……無論你有什麼打算,總之,如果跟去年一樣只有8.5分6.8籃板,騎士會輸。







板凳對抗

當溜馬系列戰Lue教頭搬出LeBron-Frye-Deron Williams-Shumpert-Korver組合時,我一度以為這就是定型化的板凳配置,不過在之後的作戰中,教練團嘗試了多種搭配。一言以蔽之,騎士板凳的殺傷力在於它不是純替補,是LeBron加上其他4人,來打擊對手替補。對手勇士的調度風格,則會維持Curry/Green/Durant三者至少有一人在場上押陣,更別說還有個狙擊手K. Thompson,勇士的陣容深度減輕騎士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