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年的聖安東尼奧馬剌,是不是Gregg Popovich時代最爛的版本?

先說答案,不是。因為17-18年更慘。當時場均得分最高為LaMarcus Aldridge的23.1分,再來就是Kawhi Leonard的16.2分,而17-18年賽季Kawhi Leonard也就打9場,因此往後推下一順位,就是Rudy Gay的11.5分,然後才是Pau Gasol的10.1分。所以17-18版的馬剌是97-98年以來首次回到單核心運作。18-19年版至少加裝了DeMar DeRozan。


不過現實從來不是那麼單一,就像現今已經沒人相信分數拿最多的最厲害。得分只是簡單的判定基準。只是籃球比賽就是分數勝過對手就算贏,所以分數拿最多通常最大,畢竟你就算怎麼瘋狂導傳、各種戰術跑切,得不了分都白搭,因此17-18年馬剌在這方面非常吃虧,即使大家都知道那時還有Manu Ginobili。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是,17-18年馬剌,是Popovich將馬剌轉型為場均得分破百的小球時代之後,攻擊表現第二差、失分創下Popovich執教以來最高的一年。失分創新高其實無所謂,因為在聯盟裡馬剌防守還是很強。然而世界已經不同了,每場平均得分102.7,僅贏過當年算是半重建狀態的09-10馬剌(101.4分),而17-18馬剌之所以如此悲催,在於外線太過悽慘,命中率只有35.2%,能與其較量的僅有98-99年的33%。98-99馬剌拿冠軍、17-18馬剌卻成為非縮減賽季以來第一次沒有50勝的一年。

當時98-99年馬剌三分球投10.4中3.4;17-18年馬剌投24.1中8.5,命中率、出手數、進球數剛好26、27、28名,沒有空間又沒有突破手,在這個時代簡直快要是無能為力的地步。

所幸Popovich教練隨時可以對球隊進行編程改造。確定雙塔行不通,Popovich立即重整陣容,找回傳球流動的破壞力,逼迫對手跟著轉移,引導出錯位。17-18賽季的馬剌,就是這麼撐過來的。

那麼18-19年馬剌有可能成為Popovich進入小球時代第二爛的版本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於聖安東尼奧馬剌這部機器

聖安東尼奧馬剌隊就像一部AI人工智慧機,它具有頂級的CPU邏輯運算能力。97-98年Tim Duncan加入馬剌隊以後,總教練Gregg Popovich以此為基礎,將Tim Duncan與David Robinson打造雙核心型態,藉由戰術流程與障礙排除,雙核心和其他球員完成各種邏輯運算般協力運作。最終,98-99賽季拿下隊史首冠。從此由Popovich編寫、再由Duncan與Robinson執行核心驅動,並配合其他「算術元件」,透過各種指令程序,最大化Popovich內心想要的勝利藍圖,而這樣的「Popovich標準」,使馬剌成為一部既穩定、又低調、卻又難以忽視的戰鬥機器。

這過程馬剌其實一直遭受不少挑戰,尤其05-06年Tim Duncan開始呈現巔峰之後衰退的第一步,從那之後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馬剌已經老了」。


17-18賽季球隊年齡分佈圖
來源:basketball.fanpiece.com
若以30歲為老年化準繩,07-08及15-16馬剌平均高達31.5及31.6。然後再以27.5為中間值,自05-06馬剌被嫌老開始,一共只有09-10、11-12這兩個賽季低於27.5,10-11為27.6。若以28為標準,馬剌也不過只有18-19賽季剛好及格,12-13、13-14、17-18賽季分別為28.1、28.5、28.9,剩下5個賽季全在29歲以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就是說18-19馬剌其實是05-06年之後第四年輕的馬剌。

年齡對馬剌從來不成什麼大問題,在西區長年保證50勝就是最佳理由之一。況且GDP時代馬剌奪冠的三年,除去13-14年Kawhi Leonard拿下FMVP之外,06-07馬剌還高達29.6歲,但因為核心夠力,只要動力單元配合得起來,基本上年紀不會是太大的決定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