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漿草武者:騎士-賽爾提克第3戰的6個觀察

今天不是LeBron的日子,在季後賽他所屬的隊伍,有49次最少取得20分以上的領先,卻在第50次破功。單場11分則是繼2014年季後賽對溜馬第5戰(7分)以來最差的演出。已經很不愉快的他被迫在休息室裡等賽爾提克的賽後記者會結束,待到好不容易前往記者室的路上,卻發現Smart與Bradley還在台上受訪。隨後,地方記者Kenny Roda詢問賽隊的防守是否是造成他表現不佳的主因,LeBron體內碎念阿叔的靈魂甦醒了:「我打了一場爛比賽。不然你要我怎麼說呢,看起來你總是只有在我們輸球時才問問題。Kenny,這真是有夠瞎的,每次輸球你就跳出來……」



Roda跟LeBron的過節就不提,但左思右想,總覺得比較有資格埋怨的人好像是球迷在下我吧?這當中似乎哪裡出了差錯……

請繼續往下閱讀







1.如果只給你這些資訊:有一場比賽Irving全場出手11次只得11分,I. Thomas得17分,終場賽爾提克比騎士還多抓1顆進攻籃板;另一場比賽上半場結束,騎士的進攻效率高達144.4,淨效率差+41.8,而且罰球比賽隊多3倍。猜猜結果誰贏球……這就是NBA比賽奧妙的地方。



2.「Bradley找到出手空檔,而且球在籃框彈了好幾下(造成騎士沒有時間最後反擊)」Irving「他投進致勝球,而騎士學到一個教訓」。Irving受訪時用的是個俗語「got a slice of some humble pie」。少來了,各位這種「派」都吃幾個球季了,我光用看的都快飽了,只有你們大口大口吃啊吃的都吃不撐。說好聽一點,騎士不會常常安逸在舒適圈裡面,總是會給自己找點麻煩,講難聽一點,騎士越來越常在比賽中失去對對手該有的尊重。



3. Stevens教頭是否找出對抗騎士的辦法,綠衫軍的第一波反擊從第3節倒數6分40秒開始,Stevens派上J. Jerebko-Olynyk-Crowder-Smart-Bradley的陣容。面對騎士先發5人,不到2分半鐘之後分數差距便從21分縮小成10分。這波追擊綠衫軍幾乎完全倚靠3分球,命中4顆當中有3次透過助攻而來。不過,我認為賽隊真正開始改變之處,是讓比賽變的更肢體化(physically)、更具對抗性。

請繼續往下閱讀



4. 包括Olynyk前年卡位中造成Love的報銷,賽爾提克長期給人比賽風格相當硬朗,甚至粗暴的印象。然而,本系列戰前2場實在見不到他們的原有的火氣與心性,反而騎士將體型的優勢發揮到極限:強摘籃板、第一時間灌籃、高吊籃下、錯位打點……甚至騎士施加在I. Thomas身上的夾擊跟圍堵,都比賽隊更有physical的調調。個人並不喜歡J. Jerebko找架吵的風格,特別是把Love放倒那球,但這類球員被放在場上,擾亂對手的節奏本來就是他們的專業。重點是騎士用什麼方法來回應。






5.上半場騎士的得分有多達63.6%的比率來自三分線,籃板的宰制(23比12)以及外線的準度(命中數14比7),讓騎士決心貫徹發揚外圍火力拿下比賽。但他們沒思考到:1.命中率會隨著體力耗損而下滑、2.對手還存著反擊加壓的鬥志。





上半場

下半場

Q3倒數6:40至終場

2分球

21.2%

42.4%

42.4%

3分球

63.6%

18.2%

18.2%

罰球

15.2%

39.4%

39.4%

是的,右邊兩欄數據呈現一樣



圖表是騎士得分分佈的「比率」,不難看出下半場,特別是前述賽隊展開反擊,到第4節中後段蠶食騎士領先的時間,騎士的外線有多低迷。可是他們仍舊選擇投入近半的攻擊球權(48.3%)在外線投射上。外圍失準,加上制空權下半場失去優勢──請不要以為T. Thompson常常籃下表演以1搶4,就誤會騎士掌握籃板,他又不是海狗,下半場其實比對手少──領先很快就吐回去了。賽爾提克的勝利給我們的啟示是即便身處逆境,也要堅持選擇最正確的進攻手段。

請繼續往下閱讀



6. 當世聯盟再沒有比騎士更吃心理能量的球隊了,季後賽的開關也好,被逼到牆角就會發揮實力也好,他們不是某些紀律嚴謹的籃球機器型隊伍。輸球基本上很少利大於弊的情況,特別騎士需要的練球與休息比別人都多,白白浪費在主場從戰績及精神面根除對手的機會。不過整體的優勢大抵沒有動搖:肢體對抗強度可以適應、賽隊大多數時間拿騎士籃板沒皮條、Stevens教頭的人手比起騎士也還是短缺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