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黃蜂@白人一力扛起禁區!

若果沒有傷病,黃蜂必定能打進季後賽。
.
在這裡先一談,當黃蜂中峰Cody Zeller受傷的一段日子,黃蜂的防守基本上破爛得令人搖頭。
.
事情是這樣的,Cody Zeller的身體質素不能與表弟等野獸派中鋒一比,但戰術修養,補位,走位,防守智慧,卡位都是黃蜂最上乘的,他的身體協調性很好,沒有良好的彈跳卻能充份利用自己的身體干擾別人,單防不是很好,但在黃蜂的防守體系下,這些缺點可以被掩蓋。
.
【黃蜂的防守體系的三個特徵】
.
① 在Zeller受傷的日子,教練很強調放棄進攻籃板,直接退後防守,除了Micheal Kidd-Gilchrist會被允許衝進去嘗試搶進攻籃板外,其他四人必須重守輕攻,馬上退防,這情況在Zell回歸後有一點點改變,但大部份情況下,黃蜂球員還是會早早退防(黃蜂進攻籃板場均8.9個,聯盟第24位)
.
② 黃蜂球員必須嚴格執行戰術站位,不能夠擅自失位,衝出去搶斷,蓋火鍋,不求華麗的演出,但求準確地執行防守戰術。(搶斷場均6.79個,聯盟第28名;蓋火鍋平均4.71個,聯盟第17名)
.
③ 由於黃蜂的內線並不太穩固,一般而言球員們會收窄防守範圍,主要保護禁區,令禁區的空間很狹窄,三分線外卻空空如也,這樣做事實上令對方的大個子球員很難受,因此在兩分球的防守上,黃蜂做得很好,限制對手的得分(兩分球)達56.1,聯盟第六名,因為禁區收窄了,他們能搶下很多的防守籃板,場均35.1個,聯盟第3佳,但卻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他們場均在三分球掉了33.8分,聯盟最差。
.
④ 當有後衛嘗試(也有時是小前鋒)衝進來突破黃蜂禁區時,若果他在禁區附近停球,禁區球員會上來包夾這名後衛,讓他們被逼把球傳出去,有時會因為這樣令他失誤,把球權轉換至黃蜂,而執行這個戰術的禁區大個子很多時候是Frank Kaminsky。
.
當Zeller受傷時,教練Steve Clifford曾經派出很多陣容來補償Zeller傷退防守的損失,可是,對,基本上黃蜂陣容原有的中鋒防守不行,大前鋒又不能適應中鋒防守的位置。
.
Frank Kaminsky 擁有超遠的射程,但他的投籃很吃手感,他的補防並沒有Zeller好,也沒有Zeller的身體協調性,時常站得太出就回不到,而在他頂上中鋒的位置後,他還是經常執行④戰術,當球隊的禁區守護神也站出了禁區外圍,禁區當然會被瘋狂轟炸,這個習慣也令他打中鋒位置時防守站位很混亂,也很大程度限制了他進攻時投籃機會(要搶籃板不能站太出投籃)。
.
Roy Hibbert 不清楚他是真退化還是假退化,他的身手好像已經沒有回到以前了。。。
.
以下是三套陣容的參考資料,這三套陣容是黃蜂教練Clifford最愛用的,只是中鋒改變了:
Walker-Batum-Kidd-Gilchrist-Williams-Zeller
進攻貢獻值:1.13
防守貢獻值:1.04(越低越好)
綜合淨值:+100
Walker-Batum-Kidd-Gilchrist-Williams-Kaminsky
進攻貢獻值:1.09
防守貢獻值:1.12(越低越好)
綜合淨值:-27
Walker-Batum-Kidd-Gilchrist-Williams-Hibbert
進攻貢獻值:1.13
防守貢獻值:1.05(越低越好)
綜合淨值:+23
*由於三套陣容的上場時間並不相同(650分鐘,204分鐘,170分鐘)綜合淨值會把該時間計算在內。
.
在Zeller沒有上場的20場中,黃蜂17敗3勝,黃蜂並沒有球員能夠取代Zeller,特別在防守方面,實際上Zeller是個很傳統的中鋒,出了禁區基本上沒有進攻威脅,也很難出主發起進攻,但反過來說,他的進攻不佔球員,簡單直接,接球突破補籃二次進攻這些簡單動作便是他得分的手段。所以,即使他的進攻不是很靈光,不胡亂來的進攻,黃蜂的防守基石,令他獲得了大量的出場時間。
.
對了,Frank Kaminsky也曾經缺席過一段時間,他與Zeller一起缺席時,黃蜂的禁區真的慘不忍睹,記起一場雷霆的Adams與Sabonis化身成大夢與歐肥,低位單打如魚得水,暴力碾壓,我看了也覺得可憐…
.
關於防守,我看了幾場球,我覺得Walker的防守很點懶散,不知道大家有否這樣的感覺?經常被擋拆後便放棄追上後衛,對方後衛投球時也好像有點不太情願追上的樣子…而Batum的防守也是很不穩定…,這樣先發兩人組的防守真的沒有問題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