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答案」的審判:17歲的Allen Iverson、黑白種族問題和一個小鎮的分裂

悲劇性的離世,使原本就是神樣的Kobe Bryant一再受到世人追憶,連今年季後賽湖人穿著黑色Mamba球衣戰績全勝,都被媒體大作文章。和出身費城的Bryant受到的神級待遇相較,同樣揚名於費城的另一個英雄Allen Iverson,簡直令人無法想像。

Iverson絕對也值得球壇給予Kobe Bryant、Tim Duncan一般的待遇和尊崇,事實卻是,他在2009-2010間就草草退休,自此也不太被談論。儘管2016年還是被選入名人堂,Iverson和其他球星所獲得的讚譽,著實有一段不小差距。令人悲傷的ending,好像和他籃球生涯的悲哀起點互相呼應著。

最近重看2010年ESPN「30 for 30」系列紀錄片「No Crossover: The Trial of Allen Iverson」,感慨萬千,也有了一番體會。這部紀錄片探討了一段不太被廣大AI迷注意,卻可以說是Iverson人生最重要的經歷,而這段匪夷所思的經歷,也具體而微反映出Iverson的人生和性格。

請繼續往下閱讀




紀錄片本身:Iverson、Steve James與Hampton

本片導演Steve James也是個籃球迷,先前曾經以一部跟拍芝加哥兩名青少年8年之久的「Hoop Dreams」聲名大噪。據James自己形容,他在拍完Hoop Dreams(此片於1994年發行,全長170分鐘,將近3小時)之後,就開始注意到Allen Iverson這個人和本片題材,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因為Iverson高中生涯實在太紅,第二、James和Iverson來自相同的小鎮──維吉尼亞州的漢普頓(Hampton, Virginia),而Iverson涉及的這場官司在當地又太受矚目。

本片內容就如同它的片名,自頭至尾就在描述Iverson高三(美國高中是四年制,因此是高中生涯的倒數第二年)那年,因為在保齡球館參與一場黑白青少年鬥毆而遭到判刑的事件。這椿事件和官司之所以到最後演變成全美矚目,除了事件主角是籃球明星,最關鍵的是它涉及難解的種族問題,導致小鎮居民因此陷入分裂與紛爭。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故事從維吉尼亞州被稱為「半島」(The Peninsula)的地區說起,這個地方確實就是座半島,上面比較大的城市有靠海的Hampton以及鄰近的Newport News,Hampton隔著詹姆斯河(James River)遙望對岸的Norfolk與Portsmouth。

Iverson的老媽Ann年僅15歲就在Hampton生下他,老爸從頭到尾都缺席,他們一家連同親戚十幾個人住在一棟破房子,因為管線有問題,家裡經常淹水,據說在家裡還得穿雨鞋。Iverson家一度搬到Newport News,後來又搬回Hampton。這個小城市很有趣,人口約13萬餘人,黑人占49.6%、白人42.7%,勢均力敵,而高中運動一向是鄉親們的焦點,長久以來出過不少職業運動員,而且以美式足球為主,知名NFL四分衛Michael Vick也出身於此。

James結合歷史與自身經驗的敘事,為本片加上一分不同於純粹運動紀錄片的深度。首先,「半島」就是美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英語使用者聚居地(English-speaking settlement)」,也就是說它是英國人在北美大陸最早的落腳處之一;而本片核心是黑白種族問題,很巧的,Hampton就是16世紀第一批非洲黑奴被送往美國的下岸處。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次,James來自Hampton的白人家庭,他的老爸是Hampton高中的美式足球兼籃球校隊教練,這個學校正是Iverson母校Bethel高中的死對頭。因此,James父母對Iverson和Hampton當地的種族問題,都有第一手的觀察。James在片中訪問老媽,追憶已逝父親如何使用「nigger」這個字眼(他說,老爸在他的地毯工廠中與黑人員工相處如同家人,但是在沒有黑人員工的場合,會毫不猶豫的使用nigger稱呼他們),回想自己在高中籃球校隊時期與黑人隊友的相處(同樣的,他們是相處融洽的隊友,但白人球員從未到黑人隊友家作客,反之亦然。James自承,最諷刺的一點是,他的籃球偶像Bill Russell就是黑人,或許像他一樣跑不快跳不高的白人球員,人生中總有某個時刻,暗自希望自己在球場上擁有黑人般的體能條件),有著相當程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