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文從詹姆斯身上學到的最重要一課:永遠要讓自己作主。

1994年,槍與玫瑰在稍早剛結束了他們那長達28個月的世界巡迴演出,雖然遭遇了海洛因和義大利麵的阻撓,艾得勒 (Steven Adler)的離隊也造成了創造力的遞減,但在當時並沒有人注意到這可能是重金屬帝國最後的輝煌。

他們看起來棒極了,叛逆和狂放的表演方式讓他們贏得無數樂迷,索蘭(Matt Sorum)也及時的補上了缺口,他們看起來就要再次邁向高峰。

但世事往往就是這樣,一次看似不起眼的道別,往往就是永別。在此之後,槍花陷入了和他們那一首名曲”Civil War”一樣,陷入永無止境的內鬥。

96年10月,Slash離隊,樂章的最後一鍵敲響,他們的時代就此畫上句點,同時也結束了90年代初那種霓虹四射的喧囂。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一直沒想透的是,這麼偉大的一支樂隊,怎麼會在他們極盛時期,隊上有著2位當時最耀眼的搖滾明星(Axl和Slash),創作風格如此天才、遠遠高出其他人一頭的時候,重重摔下。

這大概不是外傳的海洛因和樂風不合這麼簡單的原因而以。一定有一些讓雙方都認為逼近臨界點、絕不能再妥協的點被觸碰到了,導致他們在時隔了將近20年、兩鬢花白後才重新聚首。



江湖傳言,每個傑出的樂團在錄音室都會吵架。但要像槍花吵到最後只剩一位元老團員的很少,他們之間有一些異於他團的化學變化。

而這箇中原因,只有親眼看過他們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表演影片才能了解。他們那時候實在是太耀眼了,是全部的團員都很耀眼,他們是真正的明星天團,即使Axl是搖滾史上最特異的存在,那也無法掩蓋Izzy、Slash、Duff、Steven等人的天才。

於是我了解了,讓他們分崩離析的原因,不是別的,正是因為他們隊內有太多的明星。樹大招風,在鎂光燈的關注下,一山永遠不容二虎,這是歷史上極少出錯的事實(至少用你的手指數的出來)。

如果槍花的吉他手不是Slash,那他們或許會稍微平庸一點,少掉一些經典橋段,但是憑藉著超巨等級的主唱,他們能一直繁盛到千禧年過後不會有太大問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正因為是Slash,搖滾史上最偉大的吉他手之一,所以這一場爭場註定永無寧日,直到其中一人永遠退出。







在歐文(Kyrie Irving)發出那個有決裂意味的宣言前,在不久之前發生了一件小事,一個極端無聊,但卻極富象徵意義的小事。

畢拉普斯(Chauncey Billups)拒絕了克里夫蘭的邀約,選擇不成為騎士的新舵手,而是繼續在ESPN擔任球評。

這其實聽起來並不是什麼樣值得去關切的事,畢拉普斯過去沒有管理的經驗,雖然他曾經在球場上的確是一位出色的指揮官,但誰說他轉換跑道後就一樣的成功呢?前輩基德(Jason Kidd)和強森(Avery Johnson)目前看起來收穫的批評比讚揚還多。

不過重點不在於他做的好還是做的差,而是在於他拒絕了騎士這一事上。



畢拉普斯渴望成為擔任一支球隊的操盤手,這件事人盡皆知。而騎士看起來就是他最好的選擇,這一支球隊已經連續3年闖進決賽,而且陣容完整,或許他們空間已經不太足夠,因此無法在今年延攬到足夠幫助他們擊敗勇士的好手,但對一位剛進跑道的新鮮人來說,這是一個有足夠挑戰、但又不會有太大壓力的工作。

但畢拉普斯告訴ESPN,他現在加入騎士的時機並不合適,因為他來到這是想幫助球隊獲取成功。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句話很有深意,怎麼樣才能讓一支剛剛在總決賽敗給宇宙最強球隊、同時擁有這星球最好的球員,並且能保留球隊主要輪換陣容的球隊,在下一個賽季後突然變的「不成功」?

那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讓這一支球隊強盛的「原因」,突然在下一個賽季後消失。



這樣一說,案情頓時就明朗了許多,儘管勒布朗和他的團隊已經學到了足夠多的經驗,在今年季後從沒透漏他未來的去向,但是我們有很多理由相信,在明年他轉投湖人的這一傳言不是空穴來風。

這一個夏天詹姆斯非常安靜,或許他終於領會到該讓管理層去做屬於他們份內的工作,而不是自己插手決策。又或許他只是意會到這一支騎士,在短時間內陣容已經很難升級,因此對下一個賽季期待不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