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後的NBA生態分析

我相信各位愛打籃球的人都有一位自己熱愛的籃球明星,我們會嘗試模仿他的絕招、投籃姿勢或是打球風格,而大家模仿的對象或是打球方式其實多多少少能反映當時NBA整體的作戰風格與比賽模式。而筆者開始看NBA到現在也好幾十年的時間了,發現每個時期的影響人物與其影響的整體NBA生態的方式都相當明顯,基本概括來說從千禧年之後NBA整體籃球風格可分為3個階段,而我們從這3個階段的簡單分析來認識NBA的演變。







1.2000-2006 禁區稱霸的年代 重要改革者(Shaquille O’Neal)







從2000年開始Shaquille O’Neal引領的中鋒風潮可說是獨霸一方,他的禁區破壞力過於強大導致各家球團與聯盟都在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法來壓制這位怪物般的存在。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聯盟方面設置的多項規則試圖壓制這位怪物的發揮,「籃下合理衝撞區」、「允許區域聯防」、「禁區三秒違例」,這些過多的禁區限制,就是為了要抑制Shaquille O’Neal的發揮,然而這些規則也影響到了現今籃球的風潮而這部份我們後面再討論。

在球團教練方面開發出了面對Shaquille O’Neal這類型,禁區破壞力強大但罰球能力奇差無比的球員,進行「駭客戰術」的方法,在球團制服組方面於各方找尋可以扛的住Shaquille O’Neal的肉柱型中鋒球員,禁區成為各家必爭之地。

在選秀選擇上,具有破壞力的中鋒成為當時第一首選,Kwame Brown、姚明、Dwight Howard、Andrew Bogut、Greg Oden,這些都是於2000後的中鋒狀元。Greg Oden是2007的狀元,而前面8位狀元裡面就有5位是中鋒球員,因此可以看出各方都在找尋如Shaquille O’Neal般可以肆虐禁區的優秀球員,但可惜的是以中鋒而言膝蓋的負擔是相當大的,因此以上的球員大多都傷病纏身,職業身涯也都相當短暫,其中在裡面算比較健康而職業身涯也超過10年以上的也只剩Dwight Howard與Andrew Bogut,但兩位現在也都快撐不下去了。而到2006年Shaquille O’Neal幫助邁阿密熱火拿下總冠軍之後,Shaquille O’Neal因為傷病快速退化,他所引領的大中鋒時代也就這麼結束,一位全能的天驕之子,冒出了頭。

請繼續往下閱讀








2.2007-2013 全能前鋒崛起 重要改革者(LeBron James)







LeBron James於中鋒時代之後冒出了頭,強勢全能的表現並且善於跟媒體打交道,於進入聯盟第3年就帶領一票綠葉球員打進總冠軍賽,其名聲與影響力不在話下,而各種小前鋒如雨後春筍一般利用其全能的表現快速地冒出頭,Paul Pierce、Andre Iguodala、Kevin Durant、Carmelo Anthony、Kawhi Leonard、Paul George、Gordon Hayward、Jimmy Butler等,這些還都只是小前鋒的部分,還有許許多多大前鋒也都是相當具有相當全能的表現。總而言之「全能」成為這時期的代名詞,前鋒側翼球員在球隊當中佔據越來越重的比例,從總冠軍賽MVP的得獎者中就能看出一二。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Tony Parker Paul Pierce Kobe Bryant Kobe Bryant Dirk Nowitzki LeBron James LeBron James Kawhi Leonard Andre Iguodala LeBron James Kevin Durant
從以上可看出小前鋒在團隊是相當關鍵的存在,而且其全能的身手容易因數據的呈現而被選進明星賽,明星賽位置的劃分也越來越模糊,到最後甚至把中鋒的位置拿掉,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聯盟實在設定太多禁區的規定了,因此能在禁區有效發揮的球員越來越少了。

而這時期的球員也容易變成小朋友模仿的對象,有一段時間相當多國高中生都會以XXLeBron James或XXKevin Durant等等來自稱,而這些小朋友的特點就是體能都相當充沛,在場上都擁有相當全面的發揮。而這在中鋒時期很少看到的原因是因為,中鋒屬於需要相當多碰撞的位置,控球時間也相當少,自然而然想要成為球場焦點的小孩子並不會特別喜歡,就連Shaquille O’Neal都說其實他在籃球場上最想擔任的位置是控球後衛,而不論控球還是得分後衛都因一項技能,成為了潮流中的領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