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男籃在亞運達成近50年來最佳成績之後

中華隊在亞運銅牌戰鏖戰40分鐘,最中仍不敵有洋將坐鎮的南韓,以第四名坐收,雖然沒有拿下獎牌,但是上次打進四強已經是48年前,尤其還剛經歷換帥,更顯得這次的表現值得嘉許。不過高興之餘,還是要好好檢討成敗原因,以下幾點是在這次雅加達亞運賽事,中華男籃還可以再修正的地方:



1.中華隊的內線球員一定要練外線

這次中華隊先發的大前鋒周伯臣及中鋒陳冠全,外線都不太靈光,因傷打比較少的林郅為也是一個只能在禁區做攻擊的球員,只有胡瓏貿的投籃還算及格,其他幾個人連在中距離比假動作的信心都沒有,其他國家也很清楚這一點,中華隊的中鋒站在弧頂拿球,對方的中鋒直接站在油漆區裡面等,導致中華隊很難往禁區切入,這個現象在八強打敘利亞的時候最明顯,218公分的巨神兵Abdulwahab Alhamwi擺明了就是賭你不敢投,就是站在裡面不出來,害的切進去的中華隊球員頻頻挨火鍋,結果後來換上身高較矮的胡瓏貿反而還打得比較好,因為他有中遠距離的投籃能力,加上運球突破的技巧,所以能有效把空間拉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取自https://www.instagram.com/p/BnL6HfljAAO/?tagged=%E4%B8%AD%E8%8F%AF%E7%94%B7%E7%B1%83



2.讓黃聰翰接替簡浩擔任先發小前鋒

在這次亞運,Parker教練是用射手簡浩擔任先發小前鋒,他穩定的三分火力有效幫助中華隊拉開場上空間,在好幾場比賽中也扮演了關鍵角色,適時的用連續三分澆熄對手的反攻氣焰,但不得不說其實除了投籃,他在場上的功能並不多,防守時沒有帶給對手太多麻煩,一拿到球對手總是貼得很緊,比起讓他投籃寧願放他切入,但他總是選擇把球回傳給後衛,而不是運球突破,使得場上僅有ˇ個進攻發起點。



取自亞運官網

這次亞運上場機會比較少的黃聰翰,本身也是個射手,雖然比簡浩稍矮一點,但194公分打小前鋒還可以,而且不只投三分,他的切入買犯能力也還蠻有水準的,2016年瓊斯杯代表中華白,他就將進攻箭頭的角色扮演得很好。除了進攻能力,他的防守也蠻不錯的,屬於時下最夯的3D球員。不過他和同為射手的黃鎮有點不同,黃鎮可以一上場馬上飆三分,可是他比較需要多一點時間跑動暖機,才有比較好發揮,所以這也是他比較適合打先發的原因。而且簡浩已經33歲,或許到了傳承的時候。

請繼續往下閱讀



3.尋找新洋將刻不容緩

我知道這已經是老生常談,而且在Q因傷缺陣的這段期間更是被大家講到爛了,今天我並沒有要談論一些政策或經費的問題,而是單純想聊聊甚麼樣的洋將才是符合中華隊需求的。先來看看Q的優點,對抗性佳、投籃出色、防守意識佳、願意做苦工抓籃板、還具備面框攻擊的能力;缺點部分就是年齡偏大、身材稍嫌單薄,我不會說他只有203公分的身高是缺點,因為他的機動性非常好,而且在Parker教練的體系就是強調快打旋風,所以稍微矮一點沒關係,有速度比較重要。中華隊要找的洋將,條件大概跟Q差不多,如果能再年輕一點就更好,因為這樣可以長期合作,體能也比較好。


其實中華不需要找個7呎大長人還歸化,看看鄰近的韓國,他們同樣主打快節奏的球風,洋將Ratliffe身高其實僅有200上下,但是身材厚實禁區腳步又純熟,還有很好的抓籃板技巧,都能彌補身高上的劣勢,屢屢在國際賽繳出30分10籃板的數據。今年跟著印尼來台參加瓊斯盃的洋將K.White也不錯,雖然只有203公分,但是附帶三分球投射能力,面框攻擊的技巧也很好,厚實的身材卡位搶板非常好用。像這類的洋將應該都蠻適合目前的中華隊。

4.先發板凳落差太大

這次亞運只要一換替補上場,進攻馬上就會當機,板凳上完全沒有一個人跳出來砍分,雖然替補的胡瓏貿打的很好,但他的功能不是得分,而是比較像勇士的追夢綠,負責擔任團隊的黏著劑及苦工的角色。這邊我要點名周儀翔,身為前任SBL的例行賽MVP,也在CBA磨練一年,他應該有能力扛下最佳第六人這個重擔,但是他在亞運還是持續瓊斯盃的低迷狀態,沒有一場比賽得分來到雙位數,即使如此,Parker教練仍十分信任他,第四節關鍵時刻總是將他留在球場上,但是他似乎對於自己的定位有些迷惘,接到球總是會多頓一拍才做動作,往往都錯失了最佳空檔,自己的投籃節奏也跑掉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外線命中率較低,使他產生自我懷疑,但除了投籃其實他還是有很多優點,像是他的壯碩身材配上極具爆發力的第一步,仍是非常具有威脅性的,以及他切入後神來一筆的妙傳,都是中華隊需要的,他必須要趕快找回狀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