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籃球熱潮看SBL職業化?

還記得8/24中華隊擊敗勁敵韓國隊的感動嗎?好想贏韓國雖然沒在棒球場上實現,但籃球場上我們做到了,台北小巨蛋爆滿的觀眾這又讓我回想起那個筆者還沒出生之前在中華體育館所舉辦的瓊斯杯才有的盛況。



圖片來源:中華籃協

美好的年代已經過去,世大運的男籃又喚起了那老籃球迷口中那個對於籃球瘋狂入迷的夏天,其實台灣的籃球一直都很熱門,每年瓊斯盃還是吸引許多球迷進場支持中華隊,只是反映到UBA、SBL之後卻是門口羅雀了了可數,我們的籃球可說是真正的國球,比起棒球台灣大部分的公園都有籃球場,幾乎每個社區都會有籃球框籃球場,從小到大籃球是男生之間最受歡迎的運動,會打籃球的男生也比較受女孩子歡迎,很多人很愛看NBA也很愛打球,再加上台灣籃球鞋的市場總值,台灣的籃球人口是絕對能養得起職業聯盟。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國際賽場上近年來中華隊拿過兩屆東亞運的金牌,雖然在亞洲籃壇上成績仍不敵周邊國家,但我們也曾經在2013年菲律賓亞錦賽擊敗過強敵中國,可是為何國內的籃球賽事卻越來越沒有人想進場呢?

SBL的美好與衰敗

自CBA閉館後,台灣籃球陷入長期黑暗,2003年在時任體委會主委林德福推動將原先的社會甲組聯賽提升為超級籃球聯盟作為台灣籃球職業化之準備,在這裡就可以知道SBL是為了未來籃球職業化的一個過渡期,當時裕隆大家長嚴凱泰就曾表示時機若對就會職業化,然而等了10幾年,SBL錯失職業化最佳的黃金年代,隨著中國職籃CBA的興起,挖角台灣優秀選手後,以及籃協的消極經營之下,SBL開始每況愈下,球迷期待的是更職業化的經營,結果SBL還是維持著一貫的業餘聯賽經營模式,卻又有職業包裝的味道,搞得自己既不像業餘也不像職業。

2003年到2007年是SBL最黃金的時期,也是職業化最佳的時機,當時SBL的行銷和轉播都是統包給ESPN,而行銷上03-06年是與NIKE緊密配合,就如同現今HBL模式,雖然行銷執行單位並非NIKE但是所有行銷內容和活動主軸都要符合NIKE品牌的形象、檔期,當時看全明星賽真的非常有NBA的感覺,在07年SBL聲勢來到最高點adidas開始也投入SBL贊助行列,打破NIKE一家在SBL獨大的局面,可惜好景不常,09年籃協改變遊戲規則把行銷權用招標的方式賣給行銷公司,至始至終SBL就越做越差,就算是做MLB台灣賽和NBA台灣賽頗受好評的悍創接手,還是一樣慘兮兮,結果換了甘霖廣告接手不是更好是更糟糕,再下去應該沒幾間行銷公司願意出手相助。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職業化就是等死

真的是等死,SBL走到這裡已經14年了,林德福先生又主掌體育署,當初為了職業化準備的一個過渡聯盟苟延喘殘的活了14年,真的實在不正常,如果依照正常的腳步來看應該在08年台灣就會有一個真正的職業籃球聯賽,最大的因素在於籃協和這一群擁有球隊卻不想職業化的老闆,籃協的態度就不用說了 SBL仍然是他們每年賺錢的金雞母,反舉門票收入和行銷單位的權利金 …..等等,讓他們始終無法放手讓SBL蛻變成職業聯賽,而不想職業化的老闆就是以裕隆為首,曾經受過CBA關門大吉之災的球團,而他們又在籃壇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幾次有球隊喊著要籌組職業聯盟到最後都被這幾支球隊否決,使得SBL職業化路遙遙。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球迷期待的是職業化,沒有職業化沒有主客場,那有像國家隊那種激情對立可言,更愧對那冠名地區的球迷朋友。說道這除了筆者呼籲要職業化之外,筆者曾參與過中華奧會舉辦的兩岸體育研討會,其中對岸的專家直言:SBL的出路就是職業化,每個縣市各一支球隊球迷自然就對多。

沒錯現在搞一個單一球場舉辦賽事,永遠也只是吸引單一地區的球迷,更不利於單一球隊培養球迷基礎,這對於單一球隊要做行銷上實在不容易,再者單一球場票房全歸籃協更讓球團失去行銷的動力,久而久之球迷對於SBL可是越來越無感,因為十幾年來毫無變化,整個聯盟給人的印象也從一個有活力青壯年衰退成插管急救的老人,如果沒有大破大立球迷怎麼會買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