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輸球兩樣情

在今年季後賽西區準決賽中,兩組的對戰組合正巧是兩組打法風格迴異的對決。



勇士和火箭,這兩支球隊嚴格來說並不完全相似。



勇士隊在陣地戰時,Stephen Curry、Klay Thompson、Kevin Durant、Draymond Green這四人相互擋拆製造投射空檔和錯位單打的戰術是他們最常使用的招式,但這支球隊真正恐怖的是全場攻守轉換,尤其是抓下防守籃板或製造對方失誤後的快速攻守轉換,是他們最強大、最無解的武器。





火箭隊則是主打類似10年前太陽隊的快速進攻球風。以全方位進攻武器James Harden為起點,壯碩的身體加上無解的單打、要犯能力… 靠著本身的個人能力加上場上隨時三名以上的強大外線支援火力,在教練D’Antoni的改造下,Harden彷彿是當初Steve Nash的加強版。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球隊單場動輒4、50次的三分外線出手,也讓火箭成為聯盟內三分攻擊最恐怖的球隊。





這兩隊在攻擊上有著一樣共通點,快節奏。



相反的,對手爵士和馬刺的風格就不是如此。

兩隊都有著完整的陣容輪替深度、都是擅打半場陣地戰術、也都有著均衡的攻守系統。

控制住對自己有利的比賽節奏,一向是這兩隊克敵致勝的招式。

但在各自交戰的第一場裡,雖然兩隊都輸球,但卻看到了極大差別的內容。



首先是爵士隊。





在面對強大的勇士隊時,不管如何還是要有無計可施的心理準備,畢竟他們有著全聯盟最不講理的進攻武器Stephen Curry和Kevin Durant,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同樣恐怖的Klay Thompson在外頭遊走… 別的不說,這三個就能讓防守時惡夢連連了。

而首場比賽爵士隊雖說是輸球,但他們其實在內容方面做得不算差。

在勇士隊想要提高比賽速度的情況下,爵士始終是照著自己習慣的節奏在打,而他們剛開始也真的做得不錯。

不管是比賽剛開始被打了個9比0,還是上半場結束前落後快20分… 爵士依然是不急不徐打著自己習慣的節奏。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這整場比賽輸球的重點大概可歸兩大項。

第一是失誤。



正如前面所言,勇士是一支擅長全場快速攻守轉換的球隊,在對方失誤後的得分把握更是高的嚇人。爵士隊整場比賽13次失誤不算多,但大多集中在前三節,而這些失誤直接讓對手拿了快20分… 而這場比賽前三節的分差不過是10分,這些失誤對爵士影響不可謂不大。



再來是空檔把握度。



雖然不回應對手的速度邀約,但不代表自己在半場作戰中就會佔上風 (Kevin Durant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勇士隊只是尋找對自己最有利、最有把握的作戰方式。但這也是爵士隊唯一能有勝算的作戰方式,可是這場球有許多時候在戰術和跑位創造出空檔時卻沒把握住,球隊進攻上最倚重的Gordon Hayward和George Hill兩個人總計投24中7,這對於球隊來說很傷… 全隊似乎只有Joe Johnson能準確命中一些該進的球。





然而這兩項是可以改善的,只要繼續維穩住自己的節奏,爵士隊還是有些機會。



不過馬刺隊就不是如此了。



27分,這是第一場球馬刺火箭兩隊的最終差距。

雖然不是馬刺隊史最大分差的落敗,但就比賽內容來看,是徹頭徹尾的慘敗。

而自從Popovich執教馬刺隊以來,扣除97年那幾乎半放棄的球季… 這場球是我看過他輸得最慘的一場敗仗,連當初擁有Shaq和Kobe的湖人都沒把他整的這麼慘過。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Popovich帶隊20餘年來建立了一個相當成熟的球隊文化,而他的執教思考也是隨著陣容的變化做最有效的戰術。

從一開始擁有雙塔主打半場inside-out到之後重心轉移到Tony Parker、Manu Ginobili後打起了全場開放攻勢,近幾年又漸漸把風格轉移到流暢傳導的團隊攻防陣地系統… 其思維並不是一成不變。

然而這一場比賽馬刺成熟的團隊卻踢了一個大鐵板…



或許該說失敗的原因有一半是自找的。





從一開賽火箭就打定主意堅持他們一貫的球風,甚至更加強、加快這打法。